致敬前賢
文化為魂
古建為骨
豐景古建·大宗師
/蘇州博物館新館
一百余年前,這里是太平天國忠王府;
如今,這里是現代建筑、山水與園林交融出的蘇州博物館。
時光不曾記得它權貴一時的面貌,一百余年的時間,最終鐫刻下的,是文脈交織出的魂靈。
而這場時空蝶變之中的橋梁,在華人世界乃至全球都聲名遠播——這個人叫貝聿銘,蘇州博物館設計師,“現代建筑的最后大師”。
傳奇起點
1917年,距離后來載入史冊的五四運動,還有兩年時間。這年的廣州,一個孩子呱呱降世。風雨飄搖的年代里,這個祖籍江蘇的孩子,并不會清楚兩年后的那場新文化運動所引發的西學東漸的浪潮,更不會料到,多年以后,蝴蝶煽動起的這只翅膀,最終會讓他成為中西交融、煉建筑經典為一爐的建筑設計大師。
/蘇州獅子園,貝聿銘長大的地方
他的父母也沒有料到,這個從小在蘇州獅子園的山水園林之中長大的孩子,最終會把中國的古典山水推向舉世矚目的新高度,他們也更不會想到,貝聿銘這三個字,有一天會超脫時空,享譽全球。
——那時,年輕的貝聿銘正被時代裹挾著,在這個風雨飄搖的國度里艱難成長。
1935年,少年貝聿銘遠赴重洋,前往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學習建筑。
四年后,貝聿銘畢業,不久,二戰爆發,貝聿銘投筆從戎,參加美國空軍。
1944年,貝聿銘退役,同時進入哈佛大學攻讀碩士——此時二戰大局已定,而重洋之外的故鄉,依然陰云密布。
幾年后,貝聿銘開始實質性進入建筑設計領域,從此開啟了他近乎傳奇的一生。
崢嶸歲月
從1948年開始,貝聿銘開啟了一場近乎瘋狂收割式的榮譽收獲之旅:他為平民設計的社會公寓,贏得了從費城大學到華盛頓郵報的一致贊揚;他跨越經典,以自己對建筑的創新理解,為全美留下無數經典之作;他走出藩籬,為美國政府設計的肯尼迪圖書館,至今依然被公認為美國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……
/肯尼迪國家圖書館·貝聿銘作品
榮譽與浮華背后,這個人類現代史上堪稱最偉大的建筑設計師,依然在無數個黑夜與迷夢之中,恍惚看到中國式山水園林的影子——那是江南的煙水,那是遙遠蘇州故鄉,用一座座先輩們留下的妙法天成的園林,在他的血脈之中刻下的記憶。
登臨絕頂
如果說,在美國之時的貝聿銘是武林高手,那返回故土之后的貝聿銘,可以說是渾然忘機的張三豐。
1979年,遙遠的東方,那個魂牽夢縈卻飽經苦難的國度,終于迎來了改革開放。剛剛起步的中國政府,盛情邀請貝聿銘歸國,設計香山飯店。
/北京香山飯店·貝聿銘作品
這個項目,無論是資金還是意義,都算不上貝聿銘所經歷的高峰——那時的他,早已功成名就。但是就是面對著這樣一個項目,貝聿銘走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:從北京到南京,從揚州到蘇州……這個離家半生、早已在異國扎根的游子,如同一塊海綿一般,瘋狂汲取著中國古典建筑與山水園林的美。他完全明白,“越是民族的,越是世界的”。
如今的香山飯店,院落棋布,悠然隱于周遭的水光山色……
融中西為一爐,糅古今成一體,貝聿銘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超脫。
多年以后,這個站在現代建筑學頂峰的游子,以八十余歲高齡,再次回到中國。
這一次,他的目的地是故鄉蘇州,在那里,一個意義非凡的項目正在等著他。
太平天國忠王府原址,這里是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也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一組太平天國歷史建筑。
/蘇州博物館
這個項目,早已經不再是簡單意義上的建筑設計,它是古建筑修繕,是文化創新,是江南數千年風骨凝結出的精華——年邁的貝聿銘,把蘇州博物館的設計,作為了自己的封山之作。
2006年十月,蘇州博物館落成并對外開放。在貝聿銘的設計之下,它交融古今,糅合現代建筑、古建、山水與園林,成為了中國最有特色的一處建筑。
獅子園里的那個孩子,終歸完成了靈魂的回歸。
建筑設計從來不會止步不前。只要有靈魂與夢想的設計師仍在,它就會永遠蓬勃前進;
建筑設計也不止是簡單的物理架構,它是文化與土地的交融,是血脈與自然的共生;
愿每一個設計師,都能賦予土地以靈魂。
這是建筑設計師的夢,更是豐景數十年來的孜孜以求。
豐景古建:
地址:湖北省大冶市礦冶大道351號
郵編:435100
電話:0714-8041658 13972789768
傳真:0714-8042010
郵箱:289522909@qq.com
豐景設計:
地址:深圳市福田區彩田南路中深花園A棟2308
郵編:518026
電話:0755-84528836
傳真:0755-84528839
郵箱:scenery2008@qq.com
品牌顧問:
成都忒休斯文化科技有限公司
聯系電話:13880671418